教工风采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文化 > 教工风采

廖春波大师工作室

发布时间:2024-07-02    浏览数:529


  为积极响应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推动桂林地区机电行业技能人才培养,产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我校于2022年4月创建了“廖春波大师工作室”,并于同年10月正式挂牌。


“廖春波大师工作室”牌匾

  今天我们就主要从工作室建设、工作室教研教改和教学竞赛成果、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室校企合作成果四个方面来介绍一下我们二技校的“廖春波大师工作室”团队。(以下简称“工作室”)

一、工作室建设

  工作室依托我校的优势专业——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组建,主要致力于电工专业新技术的应用性研究、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推广、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和培养工作,自创建以来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


  工作室由桂林市电工“技能大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全区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桂林市电工技能考评副组长,“十佳骨干教师”——廖春波老师负责。现有团队成员13人,其中骨干成员12名,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讲师2名,高级技师4名,工程师2名,技师2名。工作室现有PLC控制技术一体化实训室、维修电工基础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光机电实训室等5间实训室,占地面积共576平方米。




 工作室主要成员和工作室环境









实训室环境



二、工作室教研教改和教学竞赛成果

教研教改:工作室综合国内最新职业教育理念、机电专业现有教学设备和学生岗位技能需求等要素,开发了《电气控制技术》《电工技能与训练》和《可编程控制器及外围设备安装实训》3套校本教材,解决了近年来学校机电专业在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当中遇到的教材、教学设备、学情不配套等突出问题。下一步将朝着地区特色教材方向对3套教材进行逐步完善。


工作室开发的校本教材


成果推广:工作室以公开发表论文方式推广技术创新和教研成果,鼓励工作团队努力探索更好的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总结专业技术创新应用的成功案例,把专业技术创新应用案例和较好的教学经验以论文形式公开发表。成立以来工作室成员在国内省部级以上期刊公开发表论文4篇,申请获批实用新型专利2项。


技能竞赛:工作室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理念,成员和指导的选手积极参加自治区和桂林市各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022年取得名次14人次,其中获自治区级三等奖2人次;市级二等奖8人次、三等奖4人次。2023年取得名次4人次,自治区级二等奖2人次、三等奖2人次。2024截至6月,取得自治区级三等奖6人次。






工作室组员带队参加比赛

 


学生赛前练习



三、工作室高技能人才培养

  工作室建立以来,利用我校的新型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对企业职工进行专业理论和技术水平提升培训,为地区输送近300名合格的电工。其中高级工22人(电工10人,钳工12人),电子装接工130余名。工作室团队承担的高技能人才培训和低压电工特种作业上岗证培训任务,学员参加职业能力鉴定,考试通过率达95%;低压电工特种作业上岗证培训任务鉴定考试,合格率达90%。成功帮助200多名社会学员持证上岗,走上电工工作岗位。






培训与指导



四、工作室校企合作成果

  工作室团队创建以来,积极推进“专业+产业”深度融合,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合作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在工学结合、岗位实习、师资培养、技术辐射等合作项目上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工作室为平台,开展了与广西昭扬科技有限公司、临桂县世雄音响电器厂等企业的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使工作室在结构设计及机电装调等方面得到实践的机会,提高工作室成员在结构设计及机电装调等领域的认识,合作机器的量产为企业创造一定经济效益。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作室从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对机电类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着力提升工作团队的教研教学能力、专业技术水平。依托我校高技能人才培训平台,加强同地区及周边企业的交流,积极探索更加符合当地特色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编制更加科学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推动我校机电专业向产教研融合示范专业的方向快速发展,努力为地区输送更多机电专业的高技能人才。








来源|教务科

图片|机电组

撰稿|唐诗韵

编辑|梁学海

初审|欧华群

复审|覃丽丽

终审|唐忠玲